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1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财政金融   362篇
工业经济   495篇
计划管理   2547篇
经济学   1423篇
综合类   1027篇
运输经济   87篇
旅游经济   131篇
贸易经济   825篇
农业经济   1262篇
经济概况   9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753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81.
研究目的:从责任约束力视角探讨江苏省不同地区工业用地绩效差异的成因。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苏南地区规模效率、综合效率与管理者责任约束力存在相关性,政策对管理者责任约束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后期超过苏中、苏北地区。(2)苏中地区效率与责任约束力拟合度较差。政策对管理者责任约束力前期大于苏南、苏北;对企业责任约束力起伏小,较苏北更为平稳。(3)苏北地区综合效率与管理者责任约束力存在相关性,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责任约束力拟合效果较差,其政策责任约束力总体比苏南、苏中波动大。研究结论:从“工业用地绩效”与“政策责任约束力”耦合关系看,现有政策对工业用地绩效管理效果有待提高,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议从管理者与企业两方面明晰追责问责事项,完善绩效责任约束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2.
[目的]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构建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衡量乡村生态振兴程度,甄别制约因素,并为乡村生态尽快振兴指明方向。[方法]文章以江苏、浙江、安徽3省为研究对象,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包含三大子系统、24项指标的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具体指标权重以及各子系统权重,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3省的乡村生态振兴成效分层面和整体进行评价比较和等级判定。[结果](1)乡村生态环境状态系统对评价乡村生态振兴成效的重要程度最高,压力系统次之,响应系统最末。畜禽养殖、地下水资源量、当年造林面积分别对三大系统评价有较大影响。(2)在考察期内,从各子系统看,浙江乡村生态环境状态达到良好水平,在压力和响应层面的表现达到中等水平;江苏在压力、状态、响应系统方面的成效都为中等水平;安徽在压力、响应系统方面表现达到中等水平,但在状态系统方面表现较差。(3)总体上,浙江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达到优秀水平,江苏为中等水平,安徽为较差水平。[结论] 3省在各层面各有优劣,主要差距集中在状态系统层面,但总体上江苏与安徽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构建的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省应从自身薄弱环节出发,加强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精准扶贫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的高效扶贫模式,通过分析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对其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研究,以期对新时期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提供合理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多维评估模型构建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建立计量模型,运用模糊数学法计算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的隶属度。[结果]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质量在不断提升,从不同维度的绩效指数变化来看,经济扶贫绩效和脱贫成效两个维度变化趋势明显,其对西藏农牧区整体扶贫绩效系统的贡献度最大,从隶属度来看,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属于良好水平,体现出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高效扶贫模式在西藏的脱贫实践中得以有效应用。[结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农牧区各项改革,以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是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现实所需。因此,西藏农牧区正在逐步实现精准扶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从面上帮扶阶段向深度贫困地区攻坚阶段的全面转变;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指数在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关系是解决当前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所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依旧是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短板,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4.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3个维度出发,构建资源型城市均衡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2010—2018年可再生资源型城市(伊春市)和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大庆市)的均衡发展效益。结果表明:伊春市和大庆市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力资源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2010—2018年,大庆市的均衡发展效益整体优于伊春市,尤其是经济发展层面和生态保护层面与伊春市存在较大差距;伊春市依托林业生态工程的长期投入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均衡效益优于大庆市,但大庆市在改善贫困、提升地区医疗保障水平、构筑多层社保体系等方面表现突出,值得伊春市学习借鉴。最后,围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方面对伊春市均衡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985.
基于福建省83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集体林区林业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83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各个维度的评估、总体评估的结果均不理想。因此,提出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规划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培养的实效性;充分运用多方资源,系统拟定分类人才培养规划;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完善配套制度安排等建议。  相似文献   
986.
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法理上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介绍福建省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游补上游的创新,超前的分级保护,补偿类别的细分。对这些做法进行法律评价:下游补上游是市县政府履行一部分补偿基金筹集职责的好办法;比国家早四年多提出对公益林的保护分三个等级;分析存在的不足,如没有补偿标准的增长机制,补偿标准大幅落后于相邻省份;模仿中央财政管护补偿的模式,使得征用补偿落空;国有公益林得到了不应得的征用补偿(即产权损失补偿);没有专门的公益林补偿管理机构;公益林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位阶不合法。  相似文献   
987.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仅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国家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的反映,也是资源安全程度的重要体现。为了科学地分析评价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文章从资源禀赋、国内供需、国际市场三方面构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指标体系,形成包含三类基本指标十种要素指标的体系框架,建立熵权TO P S IS模型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方法,并以锰矿为例,对我国锰矿资源保障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我国锰矿资源保障能力经历了较安全、基本安全、较危险三个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88.
企业竞争力的AHP-Fuzzy评价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把综合评价的两种重要方法AHP和Fuzzy数学法结合起来运用,进行多级综合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诊断。最后利用一个仿真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9.
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中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主成分分析法(PCA)基本算法的分析,从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在指标变量的多重相关性处理、定性指标定量化、原始数据无量纲化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引入了分级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数量化理论(Ⅲ)、分类无量纲化方法解决之。针对PCA中特征向量方向的确定问题,提出了特征向量方向确定的原则。针对主成分的提取和权重赋值问题,提出了优先递阶提取法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法解决之。最后,针对线性PCA的结构化问题,探讨了当今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0.
While many third‐party organizations are practically evaluat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EP), few academic studie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ird‐party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P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at should be measured for third‐party EPE, we develop a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EPM) model consisting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MP) and environmental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EOP), and hypothesize that EMP be measured by fou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MPIs: organizational system, stakeholder relations, operational counter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tracking) and EOP be measured by two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PIs: inputs and outputs). Furth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how to enable third‐party EPE comparable across companies from different (sub‐)sectors, we propose to use the environmental intensity change index (EICI) as a measure of OPIs. Empirical tests confirm that the EICI and the evaluation based on it are comparable across companies from different sub‐sectors. Empirical tests also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the MPIs and OPIs and the two‐dimensioned constructs of CEP.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and ER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